民謠和諺語

1.諺語、歇后語、民謠、故事各有什么特點
諺語
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,有其自己的特點。有人曾說,諺語得具備三個S:SHORTNESS(短?。?,SENSE(意味),SALT(風趣),這是對諺語特點總的概括。但實際上看來這遠遠的不夠,諺語的涉及面還要廣闊得多,它觸及一些民族、地域特征。因此,我們要從整體上把握諺語的語言特點。具體來看,歸為以下幾個方面: (一) 精練性 (二) 口語性(三) 聲律美
歇后語
歇后語有點像謎語,由兩部分組成,前半部分像謎語的謎面起到了打比方的作用,后半部分又像謎語的謎底,起到了形象生動說明事物的作用。不同的是說歇后語時可以把兩部分都說出來,也可以只說前一部分。
歇后語在使用時往往只用前半部分的比喻,而“歇”去了后半部分的說明,讓聽話的人、看書的人自己去揣摩領會,“歇后語”的名稱正是這樣得來的?!八悄苻k成這件事,那是西邊出太陽?!薄拔鬟叧鎏枴?,比喻說明“不可能”?!靶比チ恕安豢赡堋?,話說得既簡潔,又含蓄,真叫一舉兩得。這也就使歇后語具有詼諧幽默、富有哲理的特點。
民謠,個人認為故事性多一些。具有民間特色。
故事,就是普普通通的文學體裁了~
2.小雪節氣的諺語和民謠有哪些
小雪節氣的諺語民謠:
一、黃河中下游地區流行的小雪節氣的諺語與民謠:
小雪節氣期間,北方各地最低氣溫多在零下,應該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。黃河中下游的華北地區正值初雪期,在降水較少的時期,小雪的到來意義非同小可。
河北:“小雪雪滿天,來年必豐年?!边@是農民朋友對小雪節氣時下雪的贊揚,此時的雪水能抗旱防寒。
山東:“小雪收蔥,不收就空。蘿卜白菜,收藏窖中。小麥冬灌,保墑防凍。植樹造林,采集樹種。改造澇洼,治水治嶺。水利配套,修渠打井?!?/p>
河南:“立冬小雪,抓緊冬耕。結合復播,增加收成。土地深翻,加厚土層。壓砂換土,凍死害蟲?!?/p>
3.關于黃河的諺語、民謠、成語、歌詞和名言
諺語母親的寶貝是子女,好漢的寶貝是志氣。
聰明在于學習,智慧在于積累。常讀口里順,常寫手不笨。
最明亮的是陽光,最寶貴的是時光。認理不認人,幫理不幫親。
不嘗苦中苦,不知甜中甜。不怕路遠,只怕志短。
大事不糊涂,小事不糾纏。稱一稱知輕重,量一量各短長。
10讀書要三到:口到,眼到,心到。11上山釣不著魚,下水打不著柴。
12好人總有好報。13不到黃河心不死。
14笨人先起身,笨鳥早出林。近山莫要亂燒柴,近河莫要亂用水。
人鈍世上磨,刀鈍石上磨。有志不在年高,無志空長百世。
無事不可膽大,有事不可膽小。有理不在聲高,身強不在藥好。
應知讀書難,在于點滴勤。明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。
吃飯不忘種谷人,飲水不忘掘井人。早晨下雨當日晴,晚上下雨到天明。
海闊憑魚躍,天高任鳥飛。
4.民歌 、民謠、民俗、歇后語
摘自百科的答案:
民歌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,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古代已有的歌曲,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,而以口頭傳播,一傳十十傳百,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。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,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,所指的是主要以木結他為伴奏樂器,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,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。
民間流行的、富于民族色彩的歌曲,稱為民謠或民歌。民謠的歷史悠遠,故其作者多不知名。民謠的內容豐富,有宗教的、愛情的、戰爭的、工作的,也有飲酒、舞蹈作樂、祭典等等。民謠既是表現一個民族的感情與習尚,因此各有其獨特的音階與情調風格。如法國民謠的蓬勃、意大利民謠的熱情、英國民謠的淳樸、日本民謠的悲憤、西班牙民謠的狂放不羈、中國民謠的纏綿悱惻,都表現了強烈的民族氣質與色彩。
民俗,即民間風俗,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、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。它起源于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,在特定的民族、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、擴大和演變,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。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于人民,傳承于人民,規范人民,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、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。
歇后語是中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,是一種短小、風趣、形象的語句。它由前后兩部分組成:前一部分起“引子”作用,像謎語,后一部分起“后襯”的作用,像謎底,十分自然貼切。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,通常說出前半截,“歇”去后半截,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,所以就稱為歇后語。